摘要:濱海新區博賀鎮橫山村坐落在波瀾壯闊的大海邊,村里有一位情系大海、情系群眾的兵支書,他就是博賀鎮橫山村委會黨總支書記、村委主任黃江平。作為一名“兵支書”,他用求真務實的態度帶領群眾致富,助力鄉村振興,體現了一名退役軍人的責任和擔當。
茂名網訊 濱海新區博賀鎮橫山村坐落在波瀾壯闊的大海邊,村里有一位情系大海、情系群眾的兵支書,他就是博賀鎮橫山村委會黨總支書記、村委主任黃江平。作為一名“兵支書”,他用求真務實的態度帶領群眾致富,助力鄉村振興,體現了一名退役軍人的責任和擔當。
黃江平接受采訪。茂名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莫積均 攝
帶領村民打響脫貧攻堅戰
1996年12月,黃江平帶著綠色軍營的夢想應征入伍。由于表現出色,入伍第二年就被任命為班長并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第三年起連年被評為優秀黨員和優秀士兵。1999年12月,他光榮退役。后來,他成立建筑公司承建工程,成為了廣東龍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的法人兼董事長。他致富不忘桑梓,先后為家鄉獎教獎學、建校、修路等捐資、捐物。然而,最令黃江平掛念的是家鄉的發展,那時候的橫山村貧窮落后,路不通,沒產業,群眾收入低,他思考著怎樣才能帶動大家脫貧致富。
黃江平扶助鄰里,愛護鄉親的賢舉感動當地老百姓,2015年,橫山塘仔尾自然村村民不約而同地投贊成票選舉他當自然村村民小組長,該村支部全體黨員也一致選舉他當該村的黨支部書記。當上自然村黨支部書記后,他帶動村民在村邊的閑置地建商鋪,讓村民看到了致富的曙光。2019年8月,黃江平再次鼓勵黨員、群眾集資打造集體經濟項目,最終籌得近80萬元,在塘仔尾村邊建成一批商鋪用于出租,塘仔尾村集體經濟年收入得以提高至10多萬元。
2016年,脫貧攻堅工作全面鋪開。為了盡快熟悉工作,黃江平和同事們把所有與扶貧有關的資料都找了出來,一頁一頁地看,一遍一遍地讀,一定要把扶貧政策搞明搞懂,把脫貧標準記熟記透,做到心中有數、熟讀于心。情況摸清楚后,根據所掌握的信息,結合不同家庭不同的致貧原因,他開始給每一戶貧困家庭制定脫貧方案,比如“歐某,現年65歲,其女23歲、其子19歲。為了能使該戶脫貧,安排其女參加就業培訓,推薦到企業單位參加工作,幫助其子解決學業問題”,每一個方案上,都詳細地記錄了困難戶的家庭情況,也列明了脫貧要點和措施,因人而異、因戶施策、精準扶貧成了他和同事們工作中的“致勝寶典”。
除了貧困戶,黃江平還關心、支持家鄉的青年大學生、復轉軍人及返鄉失業農民工,先后安排30多名鄉親就業。
工作之余,黃江平特愛到老百姓家串門,特別是有困難的家庭,進了老百姓的家,一邊談心,一邊擼起袖子幫他們修電器,就像是干自己家的活。在采訪時,60多歲的黃老伯真誠地對記者的說:“黃書記真是好心人,對鄉親可貼心啦,我們就是信他!”
改善鄉村環境以產業振興鄉村
成為群眾貼心人的黃江平在村中的聲望越來越高,2020年9月,他當選為博賀鎮橫山村委會黨總支書記、主任。路通財才通,黃江平當上橫山村委會黨總支書記的第一件事就是帶領村民修路。開河自然村有一條50多米的爛尾路,路不長,卻是村民出入的主要通道,晴天這條路塵土飛揚,凹凸不平,雨天更是積水成災,泥濘陷阱讓人寸步難行。黃江平決定自己出資修好這段路,但一戶人家怕修路后影響自己的大門口,堅決不同意修路。黃江平不厭其煩地到這戶村民家談心,推心置腹,真情所至,金石為開,這戶人家終于明白了修路的重要性,欣然同意。一段多年無法解決的爛尾路修好了,村民們興高采烈,更佩服黃江平的無私和擔當?,F在,各自然村主要道路已硬底化,村民出入不再是“行路難”了。
2020年年末,橫山村委會46戶貧困戶103人全部脫貧,家家戶戶安居樂業,在當年的扶貧考核中,橫山村獲得濱海新區第二名;2021年,茂名市授予橫山村黨總支部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F在,黃江平又帶領支部、集體合資投資建了博賀建材城和開河自然村公園。
在開河自然村公園,只見綠樹成蔭,鮮花盛開,小路彎曲,河塘環繞,遠處,牛兒悠閑地啃草,秧苗翠綠,好一幅美麗的鄉村畫景。與村公園緊鄰的博賀建材城,已初具規模,一派產業帶動鄉村振興的美好景象。
站在村公園,遠眺前方,黃江平說,他會以永不褪色的軍人作風,發揚退役軍人的先鋒作戰精神,帶領村民繼續向前進。
掃一掃 看視頻
茂名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車杰蓉
編輯:關杜花
初審:許 泰
終審:楊永新
報料熱線:13828680359 ; 投稿郵箱:6638658@163.com